台灣版畫藝術教育耕耘者
黃光男/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認識鐘有輝是在我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時與十青版畫會會員聚會,當時和十青會員約定能將十青版畫會的成長過程,藉由十青會員自己提供資料並出版成冊。可是多年來一直未達成此項任務。可能是十青會員在這些年中,因各自出國進修充實自己而忙碌。
我一直非常注重版畫的發展,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時,辦理過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任館長期間,也曾收藏過十青版畫會會員的作品,以作為將來藝術史研究的資料。直到我到臺灣藝術大學擔任校長,發現從凌校長時創立的版畫中心經營至王銘顯校長任內的十餘年來,雖然一直在鐘有輝的努力下有所建設,但我仍感覺到可以再進一步發展,於是在二○○六年八月一日向教育部爭取設立全國唯一版畫藝術研究所通過,任命鐘有輝教授為第一任所長。這三年來,除了招入優秀研究生外,也使本校版畫教學中心成為與世界版畫交流的重鎮。
翻閱資料顯示,鐘有輝高中是唸商職,服完兵役義務後,於一九七○年考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夜間部美術系第一屆就讀,在學期間,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大學期間版畫曾接受過許漢超、廖修平等的啟迪,展開現代藝術創作之路。一九七四年鐘有輝與林雪卿、林昌德、董振平……等台灣師大前後期同學,共同成立「十青版畫會」,當時由於鐘有輝的熱心,被選為第一任會長,鐘有輝便開放自宅「274版畫工作室」當成十青專屬版畫工作室,維繫「十青」的成長。由於興趣相同與林雪卿結褵,共同努力在版畫的研究與創作,也積極投入國內版畫藝術的教育推廣,與十青會員共同走過台灣現代版畫藝術發展的三十多年歲月。
鐘有輝於一九七五年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展版畫第一名畢業,也同時於第一屆全國油畫大展獲得銀牌獎的榮譽。大學畢業後,先後任職東方廣告公司、和欣印刷公司版畫部及聯合報美術編輯召集人等,約有十多年設計工作及實務經驗。一九七八年頃,因聯合報全面改版為彩色版,需有彩色印刷專門設計人才,鐘有輝因有設計和版印經驗,順利錄取為美術編輯,不久便被任命為美術編輯召集人。鐘有輝因晚上在報社上班,利用白天先後兼任協和工商、復興商工、中國文化大學、實踐家專等校,教授設計、版畫與絹印課程。
一九八四年鐘有輝赴笈日本國立筑波大學藝術研究所繪畫科專攻版畫,後一年,林雪卿帶著一雙兒女也到筑波大學研究所進修,兩人皆因已就業再出國進修,能確知自己的需求,在日留學期間能掌握學習時機,體驗國外藝壇進展,得有機會接觸先進科技藝術與現代版畫,擴展視野與觀念,尤其學得日本做學問的專業精神,對日後回國教授複合媒體藝術與推展現代版畫藝術教育有很大助益。在日期間,鐘有輝深入研究各種版畫技法,了解新科技與傳統表現技法關連之重要性,對各種版畫之製作皆能深入磨練體驗,是目前國內少數專精各種現代版畫技法的人才。一九八七年鐘有輝以顯微攝影研究「松香粉腐蝕凹版技法」獲得藝術學碩士,作品曾入選日本大學版畫展,一九八六年日本期待的新人作家大賞展及日本版畫協會年度大展等。
回國後鐘有輝再次投入解嚴後的報社工作,同時接受凌嵩郎校長之邀,到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後改制為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版畫課程,開始籌設版畫中心,當時也至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兼任多媒體藝術與版畫課程。一九九二年後鐘有輝專任於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版畫中心,並先後兼任於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擔任複合媒體藝術與版畫課程。
改制為國立台灣藝術學院 (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版畫中心,從一九八
九年起由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教育部的贊助,舉辦過很多屆版畫師資人才培訓研習班,一九九五年再行改制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版畫中心正式成立,至二○○六年止,是全國唯一版畫教學與推廣的機構。鐘有輝亦擔任過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長,策畫過Y2K 國際版畫邀請展暨學術研討會,前後因與日本版畫界的友好關係,邀請許多日本知名版畫家來台,如日本版畫名家園山晴巳、鹿取武司、上野遒、小林敬生、濱西勝澤、宮山廣明、黑崎彰、栗田政裕、吹田文明、中林忠良、星野美智子、作田富幸、河內成幸、森野真弓、白木俊之、有地好登、佐竹邦子、久保卓治、北野敏美等,及邀請澳洲的佩慈‧潘,西班牙版畫名家曼紐爾‧曼梭羅,布蘭卡‧羅莎與美國的大衛史密斯‧哈里森、叢志遠等來台指導,多人擔任文建會與教育部委辦的版畫師資人才培訓研習班師資,引進許多台灣不曾有過或強化各種不同的版畫表現技法,例如:水印木刻的深入研究,木口木版技法的引進,彩色平版技法的傳授、無水平版的認識、木版平版及木版凹版印製技法的教學、美柔汀技法的普及、金鋼砂技法的製作、新孔版的再認識、藍膜與柔版技法的運用等,開啟台灣的現代版畫教育專精的現代版畫技法傳承,也培育了不少全國各級學校版畫種子教師及年輕一輩藝術家。全國第一所獨立版畫藝術研究所於二○○六年成立,朝向以培養版畫藝術創作和創意產業種子人才、版畫研究與教育人才和強化畢業生經營管理版印工作室的專業能力為目標努力,也使鐘有輝成為台灣現代版畫教育的真正耕耘者。
鐘有輝早期作品,包括凹版、絹印或併用,大都取材自中國文字、台灣廟宇神像、廟飾、太極、星象等圖像符號的組構,不論抽象或具象,皆充分表現出傳統東方人的宇宙觀與生活觀。一九八三年鐘有輝以作品〈永生〉獲得第一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國家文藝基金會獎,這是一幅在不鏽鋼板上腐蝕有凹凸層次與用烤漆賦色的複合技法作品。
留學日本期間,由於接觸日本的藝術工作環境,鐘有輝的創作也起了新的變化,他從自然環境中去取材,此時所作「心窗」系列作品便是透過安定的幾何線條排組和半透明的疊構,成功地將人工與自然,室內與室外的空間意念,轉換成人間理性與感性的詮釋,也是鐘有輝透過慧眼(Mind's eye)所闡述的人類周遭環境之樣貌。此時的創作涵括金屬版蝕刻、彩色絹印或平版製作,鐘有輝運用純熟的版畫技法托出個人內心的美感層次。
服務於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後,因工作的版畫中心座落在一些樹木與草坪間,樹葉、小草日日年年,生生滅滅,鐘有輝觀察它們雖極為微小,卻各有功能甚至藥效,且生命力非常強韌,其生生不息的奧秘與人的生命消長有相契合之處。鐘有輝便思索以自然與人生作探討,將自然抽離到極限,只取材自然中的草與葉,將尚未腐朽掉的植物形態,轉移到畫面上,重新構圖讓其重生,並施以繽紛豔麗色彩,賦予意義,彰顯其生命的多采多姿,「生之讚歌」系列便因此誕生。
此系列作品創作,因運用絹印技法,對圖像的重複,功能非常便利,也不受面積及材質的限制,鐘有輝開始以「版」代筆的方式,讓樹葉如同色點般在畫面上跳躍,繁密的草葉忽而在前忽而在後,像一幅幅四季風情的剪影,這些時而為主時而為輔鋪展交織的葉片,有印在紙上、油畫布上和木板上的不同綜合媒材表現。技法上,無論軟硬,使用透明疊印技法或印完圖像後用砂紙磨擦再疊印,或利用絹印油墨的油、水或揮發等不同性質的混合運用,作出重疊或透明的效果,也有部分併用手繪和雕刻等技法作出平面絹印不易表現的肌理效果等。畫面上線條、色彩、幾何圖形的配置,不但較先前「心窗」系列活潑,也多了許多凹凸肌理的處理,再加上部分作品印製在曲面木板或鋸出的木板調色盤上,構成一強有力的視覺張力,給人強烈的生命氣息和生命的律動美感。
人本是自然的一部份,由於每個不同時代的時空背景,社會現象及科技文明之進步,促使人們漸漸與自然分離,鐘有輝從自然環境中取材,並直接以草葉之形狀為意符,來作為自然之表象,一方面能喚起人們對自然的記憶和懷念,另方面也隱喻人在宇宙的大連鎖中,雖如草葉般的微小,但仍能各司其職,故而富有「一草一世界,一樹一宇宙」的意指內涵,也取其生生不息,生命力強韌作為自強不息的自我意識投射。
鐘有輝多年的教學與行政生涯,在人、事、物上,有時也會遇到一些挫折與瓶頸,鐘有輝因而開始靜坐參禪,思考創作突破與人性有關的問題,而產生立體的「捲簾」系列創作。
此系列作品,採燈謎中的「捲簾格」形式,可以正讀,可以倒念的方式來暗喻人世間事、物之多元,鐘有輝希望在自己人生上能作多方面的探討與處置,因此直接以「捲簾」方式將二度空間的紙張,經過切割,翻轉發展成立體三度空間的效果來表現,強調出內、外空間的對照,讓觀賞者在視覺影像的衝擊下,有更大的思考空間,以提供不同的視覺思維辯證。
藝術是一條漫長又孤寂的路,透過創作,掌握自己和生活周遭環境的和諧與交融,應是鐘有輝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處理人、事、物的心靈感受。接著出現的「心情」系列作品,仍借用自然中的草與葉,將植物黏貼於版上製成有凹凸肌理的實物版或製作存於紙漿中,以強調心情的轉化,再拼貼或併用絹印賦予強烈的心情變換色彩,這種自然與心性的轉換,讓觀賞者獲得的震撼不只是視覺的,更是鏗鏘有聲的聽覺感受。
不同的色相或色調所配置出來的畫面,猶如鐘有輝對身邊的人、事、物的感情或處理彼此關係後的感覺。人原本就有喜怒哀樂之情,鐘有輝慣用華麗繽紛的色彩,給人充滿朝氣和自信的感覺,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態度。作品〈心情系列〉,鐘有輝用統調作出各種不同的心情感受,通常在疊套許多影像層次後,再以大面積的透明色面疊印,使原本鮮豔的圖像色彩如經過攝影的濾色鏡頭般失去它的彩度而變得喑啞與沉默,也許處理事情本來就需有一點含蓄和沉默,多保持一點距離彼此之間就會有君子之交。在畫面的處理上,再搭配強烈的透明黑色,鐘有輝巧妙地掌握明暗、鮮豔暗濁等多寡的配置,集中與強烈的視覺效果,一如他豐沛的情感和乾淨俐落的個性。代表作品另有〈白色心情〉獲二○○○年青島國際版畫雙年展金獎,〈粉紅生活〉獲二○○三年北京國際版畫雙年展「泰和經典獎」等獎項。
後現代的社會,是一個多元而紛亂的社會,周遭的人、事、物變遷迅速,人與人,人與事、物間的關係,顯得錯綜而複雜。尤其在資訊爆炸,影像充斥的媒體宣傳下,人、事、物經過刻意包裝訴求,再用剪輯、複製、轉貼、融合等合成手段,造成了真假難辨、記憶失真的現象。為反映這數位科技的視訊時代,鐘有輝先於一九九八年製作「萬花筒」系列電腦複合版畫,繼於二○○一年發表〈迷你心情〉裝置作品參加第十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歷屆得獎著作品邀請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此作品首先將版畫作品用電腦列印輸出於3M的貼紙上,再覆被於整個迷你車體表面,車上座椅與靠墊也都印有迷你車圖片,與此迷你車共同裝置的背景是四十二件胸前印有鐘有輝與家人一起到世界各地旅遊紀念照片的T恤,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照片中都有迷你車在現場,猶如鐘有輝駕駛了這部迷你車與家人到處遊覽一般,將車子與周遊世界各地的影像合成,似乎紛擾了既有的記憶,也提出對人生真實意義的省思。
鐘有輝是廖修平一九七三年第一次回國教授現代版畫學生與十青版畫會創始會長,能承繼廖修平教授理念,對台灣現代版畫藝術教育推廣極盡心力。其美術基礎養成階段,不分科別專攻,留學日本,對藝術、繪畫之思考窮理之心甚強,能注意新時代藝術發展之動向,了解新科技與傳統表現技法關聯的重要性,對各種媒材與版畫的表現技法都能深入研究,二○○三年更至美國紐約及日本東京進行教授研究,近年來積極研究發展各種複合版畫技法,例如汽車的印製、玻璃、陶瓷與數位等的結合表現,使創作更延伸到複合媒材裝置表現。平時創作喜從自然與週遭環境中取材,歷年來製訂不同創作系列,循序探究人生、宇宙、禪心、心理、哲學等課題,透過創作掌握自己和生活週遭環境的和諧與交融,在版畫與繪畫的交替創作中,時時利用創作版畫的觀念與態度,一面記錄自己的創作過程,一面省視自己的創作思路,不時修正自我的修為與表現,詠嘆自己對人生與永恆生命的體悟,悠游於自我與創造間廣闊之空間與境域。鐘有輝不只是台灣現代版畫教育的耕耘者,也是極佳的生命讚歌演繹者。